1目的
对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规划、实施、验证、更新和改进等活动进行控制,确保符合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及目标、指标的实现。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的控制。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规划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3.2各相关部门负责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方案的有效实施,以实现策划的目标、指标。
3.3管理者代表适时组织公司各部门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指标、管理方案进行更新、改进。
4工作程序
4.1管理者代表在组织规划/修订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以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为框架和规划原则,策划、评审及修订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时,应符合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
b、力争大程度的量化,若目标不能量化,则有指标予以支持;
c、符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具有可行性,经过努力可以实现;
d、以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环境因素评价、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为依据;
e、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f、相关方的关注焦点和观点。
5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内容
5.1目标、指标包括的内容
a、降低各种资源、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
b、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减少各类事故发生,预防人身伤害;
c、反映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规定。
5.2管理方案应包括的内容
a、完成目标、指标的具体措施;
b、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职责;
c、实施管理方案的时间安排;
d、实施管理方案的经费预算;
e、实施过程中的验证和验收评价。
6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规划、确定流程
6.1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部门依据公司确定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规划出目标、指标。
6.2依据审批通过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指标,执行部门负责策划实施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案。
6.3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方案经管理者代表审批通过,即予以实施。
6.4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方案由策划实施部门保存。
7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规划、修订、评审时机
7.1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制定。
7.2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方针修订或更新后。
7.3每年一次(一般为管理评审前/时)。
7.4高管理者认为需要时。
7.5重要环境因素或重大危险源发生变更时。
7.6公司经营范围、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
8管理方案实施绩效验证
8.1管理评审召开前或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方案实施完毕,主管部门(必要时管理者代表协助)负责验证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方案实施绩效,验证内容包括:
a、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方案是否有效实施;
b、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方案实施绩效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c、经验证无效或效果不理想,相关部门应重新制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方案,并予以实施和评价。
9目标、指标的适宜性评价
管理者代表依据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方案实施情况、目标、指标适宜性、有效性进行分析并提交管理评审。
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公司应确保整个生产过程在受控条件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监视和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A.生产部根据生产任务组织人员按生产策划进行生产;生产部对生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生产连续进行.
B.根据技术资料编制对应的生产工艺文件,确保生产的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
C.品管编制检验文件并进行质量检验.
D.检验合格的成品由仓库负责保管和交付.
E.对放行和交付后活动实施控制,综合部受理客户投诉,及时处理并采取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确保顾客满意。
2 标识和可追溯性
为了防止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产品的混淆和误用,并实现对产品的必要追溯,对不同产品采用不同的标志或标记,并针对测量和监视要求,对产品的状态进行标识。产品的标识要进行控制和记录。
现场抽样按《抽样计划》执行
检验与判断
1 检验员依据《产品规格书》规定之检验项目,按《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及判定。
2 检验完成后,检验员与《生产部工单确认表》核对,检验合格的,签字确认予以放行,并开具《成品检验报告》。仓管员接收到确认审核的《生产部工单确认表》后,清点数量办理入库;检验不合格的开具《品管通知单》知会相关部门,对实物贴《待处理单》进行管制,并按《不合格管理程序》执行,不合格品经过处理,品管人员进行检验判断。合格办理入库,不合格报废。
3 对已出库退货成品需进行回收,依《成品退货标准作业书》作业。
检验标识
成品的标识依《检验和试验状态管理程序》执行。
检验记录
检验结果记录于相关成品检验登录表上,并依《质量记录管理程序》予以保存。
仓管员依检验结果判定合格的出货;不合格的开《待处理单》,并按不合格管理程序执行。
留样:成品按每个生产批次进行样品留存,留存期限需**过产品管质期6个月,详见《留样规范》。
评审目的:
评价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为是否可提供第三方监督审核作准备。
评审内容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自2017年正式按ISO9001:2015标准开始实施。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通过对骨干进行新标准基础知识的培训,及工作上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应用。在于今年7/3~7/4进行了一次内部审核等工作。对公司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际应用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综合评价如下: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情况分析如下:
公司于2017年7/3~7/4进行了一次内部审核,审核是成功的,达到了验证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确保其有效性的目的。
审核是全面的。此次审核内容覆盖了ISO9001:2015标准所有要素。审核单位覆盖了包括总经理在内各相关部门。
质量方针
各部门代表一致认为,公司的质量之方针及目标基本适合公司目前的运作状况和未来一年的发展需求,因此对其暂不做修订。
质量目标:
成品一次检验合格率 ≥ 97%;
顾客投诉季件数 ≤ 1件。
现状
A.综合部共计发出《客户满意度调查表》10份,回复8份,均在80分以上。
B.根据市场部发出的《客户满意度调查表》的若干顾客不满意的服务进行改进,并再次发出《客户满意度调查表》以求不断整改。
公司的组织机构、职责分配、资源配备的适宜性
组织机构和职责
公司的组织机构自去年建立以来并实施应用1年,基本适应现有的运作、职责分配也明确。故无须进行变更。
资源分配
人力资源现状:公司人力目前配置基本完整。基础设施及工作环境:公司现有设备设施可以满足生产和客户的需要,生产区域亦可满足需要。
体系文件的修改
体系文件自实施以来,运作基本有效。由于公司目前尚无重大变化,如规模、产品、组织结构等方面,因此可以不用进行修订。
质量管理体系经过近半年来的运行,是适宜和有效的。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预防措施主要针对安全和消防,做到预防为主。
总结: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管理原则得到有效贯彻,体系运行中能有效做到合同签订前、部门实施过程及产品交付后各阶段与顾客实施沟通。通过对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巡查记录等形式,对产品质量提出改进意见,达到使顾客满意。通过对顾客的及发顾客满意度调查等到形式测量顾客满意度,从已收回的顾客满意度调查表统计,公司的主要顾客对我公司的产品都较满意。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被是充分的,有效的。希望全体员工继续努力,实现了公司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建议事项:
公司应时刻保持同顾问公司及认证机构、**等的联系,以获取关於环境保护及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有关新的信息和管理要求,并对公司重大环境因素及职业健康安全因素进行及时评价与更新。
顾客满意
公司应监视顾客对其需求和期望获得满足的程度的感受。公司应确定这些信息的获取、监视和评审方法 。通过客户对产品质量、交付、服务等方面满意度的,从而实现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的测量和改进.
监视顾客感受的方式可包括顾客调查、顾客对交付产品或服务的反馈、顾客会晤、市场占有率分析、赞扬、担保索赔和经销商报告。
分析与评价
公司应分析和评价通过监视和测量获得的适宜数据和信息。公司收集并分析有关数据和资料,以供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为实施持续改进提供机会。各部门利用收集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为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和有效性的评价提供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
a)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
b)顾客满意程度;
c)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有效性;
d)策划是否得到有效实施;
e)针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f)外部供方的绩效;
g)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需求。
注:数据分析方法可包括统计技术。
公司应通过数据和资料的分析,识别需改进的内容,并落实责任部门实施改进。
Q:1)组织对产品的特性和接收准则是否进行了规定?
2)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是否进行了策划/计划?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哪些监视和测量,并形成文件(文件)?
3)何时实施监规测量?何时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是否保留成文的信息?
E/S:阶段审核:是否策划监视测量分析评价过程?
E/S:*二阶段审核:目标的完成情况?资源的消耗、废弃物的排放量?运行过程中的准则的实际数据?确定为合规义务完成情况?环境绩效的内部信息的沟通方式?监视测量过程中是否使用计量器具,如何管理的?收集事故、职业病、事件等检测结果?被审核方守法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