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需要进行抗震?
1.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先后发生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带给人们承重的灾难。建筑作为地震中的重要环节,抗震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2.违建建筑缺乏抗震设计
很多郊区的厂房,缺乏正规设计、施工和验收,安全性能堪忧。
3.建筑结构改变,导致抗震性能下降
根据《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共和国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降低抗震设防标准”。因此,建筑结构改变,需进行抗震,判断抗震性能是否改变,是否需要进行抗震加固。
哪些情况需要抗震?
1.房屋改造,扩建、加层、夹层、荷载以及改变用途等
比如仓库改造成车间,拆除部分承重构件等,需要进行抗震,判断现有建筑抗震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必要时,进行抗震加固。
2.人员密集型场所开业
比如幼儿园、酒店、KTV、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型场所开业,需要了解建筑抗震性能。
3.续建、违建建筑
对于烂尾楼、以及建筑,缺乏抗震设计,为确保后续续建使用,需进行抗震。
4.灾后建筑
雪灾、火灾、台风、周边施工影响等灾害会影响建筑结构稳定性,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需要对其进行抗震加固,确保后续使用。
5.历史保护建筑
历史保护建筑(或文物建筑)具有重要历史意思,对抗震性能要求更高,应定期进行抗震。
房屋抗震房屋检测包括安全性检测包括房屋建筑历史和使用情况调查、房屋建筑、结构图纸复核(测绘)、房屋的变形测量、房屋完损状况检测、房屋结构材料强度检测、房屋结构抗震构造措施、房屋结构抗震验算分析。
建筑抗震标准是为了减轻地震破坏,降低因地震产生的损失而制定的标准。适用于抗震强度为6~9度的地区。
房屋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自然老化、拆改房屋、**重使用、相邻建筑工地施工等因素,会出现损坏,严重的可能倒塌。
因此,要定期对房屋进行检查,尤其在暴风雨、雷雨季节。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就像人生病后要及时、对症一样。这样不仅可以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房屋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在灾害发生时,降低因房屋安全问题造成的损失。
1、房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有明显下沉、裂缝、变形、腐蚀等现象的。
2、房屋**过设计使用年限需继续使用的。
3、自然灾害以及爆炸、火灾等事故造成房屋主体结构损坏的。
4、需要拆改房屋主体或承重结构、改变房屋使用功能或者明显加大房屋荷载的。
5、其他可能危害房屋安全需要的情形
存在上述情况的房屋,未经或者经过做房屋安全不符合房屋安全条件的,不得作为经营场所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