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效益:
1.客户要求鉴别流程建立,以确认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增强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以达永续经营的方向,并创造商机。
2.改善产品/服务品质、准时交货、降低成本、提率等客户所期望的系统品质。
3.计划、实施、检讨与审查(P-D-C-A)的不断改善系统,建立公司完整的品质管理系统,作为迈向全面品质经营(TQM)的基础。
4.公司品质政策、绩效目标与执行计划得以建立,作为全员作业的准则,并满足客户要求。
5.公司产品/服务均符合法规要求。
6.文件与资料皆能经检讨、建立与管制,符合标准要求,并促成公司内部流程标准化、合理化。
7.高阶管理人员能由管理审查系统,定期审视及检讨改善公司品质系统运作的状况与成效。
8.强化供应链关系管理。
1.目的
为了保证生产和服务设施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以满足质量食品安全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仓库、运输车辆、办公设备等的管理。
3.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设备设施归档管理;
3.2 物控部负责设备设施的采购;
3.3 品控部负责生产设施维护计划的制定。
3.4 行政部负责办公设备维护计划的制定。
3.5 生产部负责生产设施的定期保养、维修和设备技术资料、档案的收集和保管。
4.定义
无
5.作业内容
5.1 设备设施采购
5.1.1 生产部和物控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生产或服务设施的采购申请,填写《采购单》,总经理批准后生效。
5.1.2 物控部采购人员按照《采购单》的要求进行采购,购置申请人协助采购。在确认所采购产品符合性能、规格的要求后,出具产品合格证书。
5.2 设施设备验收及建帐:对新购置的设施、设备,由物控部及使用部门人员进行验证,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由采购人员及时与供应商联系直到终解决。验证完毕,由物控部在《设备设施清单》中记录。
5.3 设备设施的标识和资料管理
5.3.1 物控部应对所有生产及服务设备应进行编号,明确责任人并将技术资料妥善保管。
5.3.2 设备的编号
数字序号排序:01、02、……50
5.4 生产设施的使用管理及日常保养
5.4.1 物控部针对不同的生产设施制定《设备设施维护维修规范》,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5.4.2 生产人员严格按《设备设施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日常保养及清洁卫生,记录于《机器设备清洁消毒检查表》。
5.5 生产设施的定期保养。
5.5.1 物控部针对不同的生产设施制定《设备设施维护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5.5.2 物控部人员依据《设备设施维护维修规范》安排,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保养,并记录于《设施保养/维护记录表》中。
为了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要求,从质量和食品安全要求、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生产流程、技术和人员的生理、心理等方面考虑,确定、提供并维护过程运行所需要的环境,包括温度、热量、湿度、照明、空气流通、卫生、噪声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如心理压力、过度疲劳、个人情感和社会环境如非歧视、和谐、无对抗等,以获得合格产品和服务。
过程运行环境应:
a)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b) 舒适,有利于员工的健康;
c) 工作现场整齐:各岗位现场定期清理、整理、保持通道畅通,物料排列整齐,产品分类、分状态、分规格存放和标识;
d) 工作现场清洁:工作场所周围经常清扫,保持清洁干净;
e) 工作现场有序:各场所、物流顺畅,光线适度,空气流通,操作者保持精心、细心、全心全意精神状态;
f) 营造公司内部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加强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潜能,开展创造性工作;
g) 积取得外界及客户的认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过程运行环境不于厂区或建筑物内,还可能包括周边及外部区域情况,如邻居的活动、重要运输线路和涉及害虫出没和其他影响质量和食品安全卫生重要参数的地理位置。
总则
为了确保各项输出有效,公司确定了需要监视或测量的活动,并提供所需的资源。包括:
a)适合特定类型的监视和测量活动;
b)监测设备得到适当的维护,以确保持续适合其用途。
公司保留监视和测量资源的技术资料和必要的校准等信息。
测量溯源
当要求测量溯源时,或公司认为测量溯源是信任测量结果有效的前提时,则测量设备应:
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的测量标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或)检定(验证),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保留作为校准或检定(验证)依据的形成文件的信息;
b)予以标识,以确定其状态;
c)予以保护,防止可能使校准状态和随后的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损坏或劣化。
当发现测量设备不符合预期用途时,应确定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是否受到不利影响,必要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公司建立、实施和保持《监测设备控制程序》,对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提供、保管、校准和使用进行控制,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
本公司按照GB/T19001-2016idt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 22000-2006idt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公司内外部环境状况和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通过实施以下活动,确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所需的、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等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内的应用:
a) 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
b)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 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的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和有效控制;
d) 确定并确保获得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
e) 规定与这些过程相关的的责任和权限;
f) 按照6.1的要求确定的风险和机遇;
g) 评价这些过程并实施所需的变更,以确保实现这些过程的预期结果;
各位,内审组经过紧张而紧凑的内审工作顺利完成了预定任务,在此,我代表内审组感谢诸位的全力支持和配合。
从这次审核情况来看,我公司的管理体系、产品生产过程及产品符合BRC*五版要求,各级人员都有基本的质量、产品安全意识,管理的组织结构完善,质量方针、目标清楚,各级人员的职责清楚,过程控制有效,产品稳中有升,过程活动控制有效。
当然,在这次内审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经过内审组研究共开出6个不合格项。具体我们将以内审不符合项报告的形式发给大家。
希望各相关部门及时制定纠正计划,在期限内,完成不合格项的纠正。同时,其他部门应引以为戒,做好举一反三,自查自纠,把存在问题及时解决掉,以利公司进一步发展,同心同德迎接第三方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