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对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和新产品设计与开发进行规范化管理,使产品和制造过程设计关注于产品防错和持续改进,而不是事后找出错误,确保以的成本及时向顾客提供的产品。
2范围
2.1适用于新产品设计与开发的产品质量的先期策划。
2.2适用于老产品及制造过程局部改进的先期策划与设计。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APQP的总体策划和监督。
3.2生产部负责组织成立APQP多方论证小组。
3.3产品项目组负责APQP和过程设计和开发的归口管理。
3.4 APQP多方论证小组成员及相关部门负责开展APQP各阶段的具体活动。
3.5品质部负责产品试验、测量系统分析(MSA)和统计过程控制(SPC)分析。
3.6车间负责初样制造和产品试生产。
4工作程序
4.1 计划和项目的确定
4.1.1业务部与顾客初步达成产品生产协议后,通过评审确认了制造可行性后,总经理批准《新产品制造可行性分析报告》给生产部,批准成立APQP小组。
4.1.2 APQP小组由技术、生产、采购、质量、销售、财务、总务部等方面人员组成,必要时可邀请顾客及供应商代表参加。
4.1.3总经理批准产品项目组编制的《APQP小组任命书》后,APQP小组成立,任命APQP小组组长。小组组长负责确定小组内成员的职责及工作安排,负责APQP全过程的跟踪和监督,做好APQP各阶段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4.1.4 APQP小组不是常设组织,而是根据某一新产品开发或老产品改进的需要而成立的临时性组织,待预期任务完成,产品转入投产后,该小组即宣告解散。
4.1.5 APQP小组组长应组织APQP小组成员学习开展APQP活动方法的相关文件,如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S)方法、生产件批准程序(P**)、测量系统分析(MSA)等。
4.1.6 APQP小组组长组织编制《APQP工作计划》,经APQP小组成员讨论后,呈送总经理批准。批准后的《APQP工作计划》下发有关部门实施。《APQP工作计划》应随着APQP的进展适时进行修订。
4.1.7 管理者支持
1) APQP小组在计划和项目确定阶段工作结束时,开小组会议,进行这一阶段工作的总结评审。邀请有关主管参加,以获得其支持并协助解决相关问题。
2) 评审APQP小组是否已满足APQP阶段所有的策划要求,关注的问题是否已写入文件,并列入解决的目标。
3) 总结评审时,主管应承诺协助解决相关未解决问题。总结评审的结论应记录于阶段的《管理者支持》。
序号 计划名称 计 划 内 容
1 市场状况 结合《公司战略分析报告》,对内外部环境,尤其是市场大背景进行分析。
2 财务策划及成本&增长预测 销售计划
公司年度销售额预测,经营成本预测,利润情况预测
3 工厂/设施计划 配合销售计划所需的设备设施/环保措施及其投入预算
4 目标成本 销售额、成本
5 人力资源开发 配合销售计划所需的人力资源预测
6 预期销售额 可以预见的销售情况
7 公司质量目标 在满足销售计划的前提下,需要保持的公司目标
8 部门质量目标 依据公司目标,分层分解的部门目标
部门目标的达成,是公司目标的**
1目的
全面识别公司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风险和机遇,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增强抗风险能力,并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在体系策划中对各过程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与控制,并对运行中发生的质量事故采取预防措施。
3职责
3.1 管理层负责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时对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会进行战略分析。
3.2各相关部门负责识别与评价本部门相关过程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应对措施,并按确定的措施执行工作。
4工作程序
4.1 体系策划阶段的风险与机遇管理
在策划质量管理体系时,我们应考虑组织背景及内部、外部的因素,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编制《相关方需求及期望合规措施表》。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从长远规划上制定《公司战略分析报告》。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预期的结果,增强有利影响, 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实现持续改进。
4.2 过程管理阶段的风险与机遇控制
公司应策划应对4.1识别出的这些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及如何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都应与其对于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潜在影响相适应。《公司战略分析报告》识别的风险应分解到过程风险中,通过过程风险的应对措施进行管控。
4.2.1建立分风险管理小组
风险识别活动的开展应是一种多部门参与的活动,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中应通过集思广益和有效的分析判断下进行,在此之前应建立一个“风险管理小组”,总经理应通过授权,赋予该“风险管理小组”以下的职责:
A.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
B.制定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并落实执行;
C.编制《过程风险与机遇识别评价及应对措施表》;
D.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
在“风险管理小组”中,总经理应指派一名人员作为该小组的组长,负责协调工作,组织小组规划和安排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应对措施的制定,措施有效性的评价。一般情况下,指派管代做组长。
4.2.2《过程风险与机遇识别评价及应对措施表》
年度培训计划的编制
总务部应编制公司人员《年度培训计划》。计划中应明确指出培训方式、培训内容、实施的月份及责任部门等項。培训计划经公司分管批准后,由总务部组织实施。
培训的范围应包括公司内的各级管理者和所有从事对产品要求符合性有影响的工作的公司人员。
在编制《年度培训计划》之前,总务部应先根据公司发展的需求和现状,明确培训需求。必要时,总务部应向各、各车间征询对培训需求和期望。
总务部可根据需要(如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新产品的开发、过程的更改或设施的更新等)在计划外临时安排培训任务。
应对新上岗(包括合同工和代理工作人员)或调整工作(转岗)的,以及在能力上不适应本岗位工作的公司人员,提供适当的岗位培训,以使其尽快具备所需的能力。培训的内容除应包括岗位技能要求和安全、文明生产的知识外,还应将不符合质量要求可能会给(内外部)顾客带来的后果告知参加培训的人员。
年度培训计划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如期进行时,应由总务部及时调整培训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因工作需要,需临时增加培训时,由总务部编写临时培训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产品要求的落实
技术/质量协议、产品标准、服务承诺文件经批准后即生效。
合同/订单的执行
合同评审后,由业务部销售人员根据合同草案与批准的评审结果,代表公司与顾客签订正式合同。业务部应建立订单汇总表,作为合同/订单的台帐。
业务部应确保按合同要求100%准时交付。合同签订后,根据需要负责将相关的文件发到有关部门作为开发、生产、采购、检验和出货等的依据。
对于无的常规合同/订单,业务部负责填写生产计划、采购计划传递给生计科和采购人员,作为进行生产和采购的依据。
业务部发货人员应主动掌握合同/订单的执行情况,及时向顾客交付合格的产品,若发生实际与合同不一致应及时与顾客沟通解决。
1、管评输入不全,导致体系充分性、适宜性、有效性评价结果欠客观。
2、管评输出没有形成改进计划,导致管评活动不能为持续改进提供有益支持。
3、资源不足,导致重要的工作无法开展。
4、部门目标未监督,实际绩效不明确。
5、未提交不良质量成本报告,导致公司的不良质量成本得不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