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发行前培训
体系运行
文件实施
消防演习
内审员培训
内部审核及纠正
整改项目完成情况跟踪和计划修订
公司确定、提供并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总经理保证所需基础设施资源的提供,具体按《设备设施控制程序》的要求执行,包括建立生产设备台帐和定期维护计划,编制设备安全操作规程,阐明安全操作步骤及日常保养规定;以确保设备功能正常,特性稳定,满足加工工艺和食品安全要求。
实现产品的符合要求所需的基础设施包括:
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备;
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
支持,有运输、通讯和信息系统。
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原则:
生产设备排列有序,且有足够的空间,使生产作业顺畅和便于清洗,并避免交叉污染。
用于测定、控制或记录的测量器或记录仪,能发挥正常功能且准确,并定期校正。
具体的设备设施按照《设备设施维护维修规范》及《设备设施操作规范》进行使用和维护保养。
行政人事部应对公司网站、电脑等信息进行管理、定期备份、杀毒,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1.目的
为了保证生产和服务设施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以满足质量食品安全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车间、仓库、运输车辆、办公设备等的管理。
3.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设备设施归档管理;
3.2 物控部负责设备设施的采购;
3.3 品控部负责生产设施维护计划的制定。
3.4 行政部负责办公设备维护计划的制定。
3.5 生产部负责生产设施的定期保养、维修和设备技术资料、档案的收集和保管。
4.定义
无
5.作业内容
5.1 设备设施采购
5.1.1 生产部和物控部根据工作需要提出生产或服务设施的采购申请,填写《采购单》,总经理批准后生效。
5.1.2 物控部采购人员按照《采购单》的要求进行采购,购置申请人协助采购。在确认所采购产品符合性能、规格的要求后,出具产品合格证书。
5.2 设施设备验收及建帐:对新购置的设施、设备,由物控部及使用部门人员进行验证,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由采购人员及时与供应商联系直到终解决。验证完毕,由物控部在《设备设施清单》中记录。
5.3 设备设施的标识和资料管理
5.3.1 物控部应对所有生产及服务设备应进行编号,明确责任人并将技术资料妥善保管。
5.3.2 设备的编号
数字序号排序:01、02、……50
5.4 生产设施的使用管理及日常保养
5.4.1 物控部针对不同的生产设施制定《设备设施维护维修规范》,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5.4.2 生产人员严格按《设备设施操作规范》进行操作、日常保养及清洁卫生,记录于《机器设备清洁消毒检查表》。
5.5 生产设施的定期保养。
5.5.1 物控部针对不同的生产设施制定《设备设施维护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5.5.2 物控部人员依据《设备设施维护维修规范》安排,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保养,并记录于《设施保养/维护记录表》中。
1. 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2. 向公司总经理报告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3. 确保在整个公司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和食品安全的意识;
4. 代表公司就体系方面的有关事宜与外部机构联络。
5. 组织公司内审员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6. 负责提请总经理进行验证程序,并组织验证的具体实施;
7. 负责内审和外审后纠正预防措施的落实和监督检查;
8. 当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权要求停产进行纠正;
9. 在整个公司内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各类与食品质量安全有关的活动;
10. 对违反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有关部门及人员做出处理。
本公司按照GB/T19001-2016idt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GB/T 22000-2006idtISO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公司内外部环境状况和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质量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所需过程及其相互作用。通过实施以下活动,确定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所需的、策划、支持、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等过程及其在整个组织内的应用:
a) 确定这些过程所需的输入和期望的输出;
b)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 确定和应用所需的准则和方法(包括监视、测量和相关的绩效指标),以确保这些过程的运行和有效控制;
d) 确定并确保获得这些过程所需的资源;
e) 规定与这些过程相关的的责任和权限;
f) 按照6.1的要求确定的风险和机遇;
g) 评价这些过程并实施所需的变更,以确保实现这些过程的预期结果;
预期效益:
1.客户要求鉴别流程建立,以确认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要求,增强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以达永续经营的方向,并创造商机。
2.改善产品/服务品质、准时交货、降低成本、提率等客户所期望的系统品质。
3.计划、实施、检讨与审查(P-D-C-A)的不断改善系统,建立公司完整的品质管理系统,作为迈向全面品质经营(TQM)的基础。
4.公司品质政策、绩效目标与执行计划得以建立,作为全员作业的准则,并满足客户要求。
5.公司产品/服务均符合法规要求。
6.文件与资料皆能经检讨、建立与管制,符合标准要求,并促成公司内部流程标准化、合理化。
7.高阶管理人员能由管理审查系统,定期审视及检讨改善公司品质系统运作的状况与成效。
8.强化供应链关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