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是否定期召开管理评审?并在管理评审中确定质量体系的运行是否适宜、充分和有效,并与组织的战略方向一致?
E/S:管理评审输入资料是否满足要求?是否包括以为管理评审采取措施的情况?环境目标的实现程度?组织环境绩效方面的信息?资源的充分性?来自相关方的有关信息交流?应对风险和机遇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有无改进的机会?管理评审输出资料是否满足要求?并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体系改进有关的信息?环境目标为实现时需要采取的措施?改进管理体系与其他业务过程融合的机遇?任何与组织战略方向相关的结论?
管理评审输入资料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
管理评审输出资料是否满足标准的要求?并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有哪些改进的机遇?
建立相应获得渠道
对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每季度行政人事部和相关部门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取:
通过书面的资料或刊物如:报纸、杂志、出版社以及与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书籍获取。
通过相关的网站获取。
通过有关部门获取。
通过机构(如工会、有关的协会、团体、部门如局、**、等)获取。
各也可按《信息交流管理制度》的规定向行政人事部获取。
获取、存档、备案
行政人事部将经识别后确认为适用于本公司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汇编成《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一览表》,同时做好存档、备案工作,以便查找和使用,并按《成文信息管理制度》对获得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控制。
评审、更新
确认为适用于本公司的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或更新后的文件在下发传达前,由行政人事部组织相关部门对其适用性进行评审。
行政人事部对相关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新版本进行跟踪,并在相关文件更新后及时获取新的版本。
行政人事部按《成文信息管理制度》要求补充和修改《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一览表》,并及时通知有关部门。
传达
行政人事部及相关部门应向员工及时地传达或传递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具体按《信息交流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执行。
风险管理流程 内容描述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时机:质量管理体系策划、企业宗旨变化、战略变化、内外部环境变化、组织及其背景、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变化,风险识别考虑一下因素。
1.质量风险
1.1直接质量风险:工程质量问题,导致返工、返修、报废、降低等级等风险。
1.2间接质量风险:工程交付后使用过程,因质量原因引发顾客的其它财产权或人身权损害风险。
2.环境风险
2.1人文环境:主要体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消费习惯不同。
2.2政策环境: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个地方的相关政策的变动会间接的影响到
企业资金融入以及企业运营的必要条件。
2.3经济环境:利率的变动、汇率的变动、同伙膨胀或通货紧缩等。
3.经营风险
3.1原材料供应:主要包括了原材料的价格、质量和送货时间的变化、采购过程的欺诈行为,采购人
员的疏忽,导致原材料数量以及质量上的不达标等。
3.2员工风险:采购人员、服务人员,技术人员和其他生产管理人员,由于他们的疏忽导致的风险,
以及各岗位主要人员的离职等风险。
3.3设备:生产设备出现意外的故障,甚至损坏等。
3.4供销链风险:主要包括供应商及顾客违约,以及供应或销售渠道不畅通等风险。
3.5法律纠纷:消费者投诉等潜在的法律纠纷。
4.市场风险
4.1市场容量:对市场容量的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不合适,没有准确的弄清市场对象对产品的用量,使
得产品的产量大于实际需求,而增加公司的投资风险。
4.2市场竞争力:对竞争对手的错误分析可能导致对我们的产品市场的竞争力高估或低估,引发期望
值风险。
4.3价格风险:产品的价格风险受产品的成本、质量和声誉、顾客消费等的影响。 促销风险:促销
风险包括促销活动的成本的控制、效果预测失误以及对品质的怀疑等。
5.财务风险
5.1融资/筹资过程中的风险:比如风险筹资的很高, 而且受到政策限制较多,加大了筹资的不
确定性。
5.2资金偿还过程中的风险:主要受到利率的影响,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增加偿还风险。
5.3资金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短期资金风险和长期资金投资风险。
5.4资金回收过程中的风险:应收款无法及时到位,增加了坏账的出现率。
5.5收益分配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确认风险和对投资者进行收益分配不当而产生的风险。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策划和控制
公司应建立、实施、运行并保持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以及实施6.1和6.2所识别的措施所需的过程,通过:
建立过程的运行准则;
按照运行准则实施过程控制。运用技术来控制一个或多个过程并预防结果;
公司应控制策划的变更,评审非预期变更的后果,必要时采取措施减轻不利影响。
公司应确保对外程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应在环境管理体系内规定对这些过程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类型和程度。
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公司应:
a) 适当时,制定控制措施,确保在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开发过程中,落实环境要求,此时应考虑生产周期的每一阶段;
b) 适当时,确定产品和服务采购的环境要求;
c) 与外部供方沟通公司的相关环境要求;
d) 考虑提品和服务的运输和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终处置相关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的信息的需求。
保留必要的成文信息,以确信过程已按照策划得到实施。
客户满意度调查及意见征询
战略发展部人员采用书面(邮寄、传真、E-QAIL)方式,每1年一次向公司主要客户发出《顾客满意度调查表》或采用电话调查方式(调查结果记录于《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每次客户满意度调查及意见征询工作的回复率应在30%以上,回复率达不到30%应重新进行追加调查。
业务人员完成上述客户满意度调查及意见征询工作后,由战略发展部应进行汇总,并结合顾客满意过程收集的各项意见及客户投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统计分析结果提交。
满意度统计计算方法
a)满意度统计方法按《满意度调查实施细则》进行计算。
b)每发生1次客户投诉,满意度扣减0.1%;
c)客户每提出1次表扬的,满意度加0.1%。
凡《顾客满意度调查表》中反映为“不满意”的项目或客户提出的反馈意见,由战略发展部/技术质量部主管确定后参照《纠正措施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处理。
每年度管理评审会议召开前,由战略发展部汇总本年度客户满意度统计情况,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管理评审。
一、 评审目的:
检查、了解本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满足顾客要求及污染预防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
二、 评审内容:
1、之前管理评审的输出验证结果及应对措施执行情况;
2. 可能影响管理体系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3. 环境和安全方针、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以及运行效果情况。
4、内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5、顾客反馈信息的处理与跟踪验证。
6、预防和纠正措施改进的状况。
7、过程的业绩和产品质量的符合性。
8、环境表现及改进的机会和建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评价。
三、 参加对象:
董事长、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各相关单位负责人。
四、评审时间:
五、准备资料:
1、 内审相关资料,总经办负责。
2、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汇报,管理者代表负责。
3、 各体系运行情况,各负责。